從“家訓”到“管理”
沈陽鑫國強引薦:中國人自古注重庭訓家教,歷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馬光、歐陽修、朱熹;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鄭板橋、曾國藩等等,都留有家訓。在這些歷朝歷代的著名家訓家規中,中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、忠孝節義、禮義廉恥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文化與美德才得以流傳。
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,他整肅政風,倡學西洋,開啟“同治中興”,其功業無人可效仿,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影響深遠。《曾國藩家訓》摘其家書中的精品,運用他修身齊家的具體事例,解讀他繼承先人遺訓、結合自身體會,教導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。同時,他還營造出一個令世人艷羨的家庭,在他的諄諄教誨之下,幾位弟弟均有所成,湘軍與太平軍開戰以后,他們先后應征入伍、披堅執銳、馳騁沙場,成就功名于一時。兒孫輩更是英雄輩出,其子紀澤,繼志礪學,出為使臣,折沖尊俎于國際間,為中國收復伊犁、奪回主權,從而英名留世。
我們讀曾國藩,學曾國藩家訓精華。到底讀他什么,學他什么,就是讀他的思想,讀他的智慧,學他的管理經驗。每一個人,每一個行業都可以從曾國藩的身上找到有用的東西。如曾氏的教育子女的經驗就啟發我們如何培蘊百年企業。中國的企業很難得有上百年歷史的,其興也勃,其亡也忽。曾氏一個家族為什么能夠興旺百年而不衰,這是令人感慨的。我們可以通過對摘取“曾國藩家訓”五個精華觀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特征的基本解讀,去映射出現代企業應學習借鑒的一些管理元素。
修身修心——戰略定位
曾國藩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,并且一定要先進行修身和養心。做人不能夠自欺欺人,懂得分辨善與惡,待人真誠,做事一定心安理得,不做羞愧的事情,才能夠感到快樂,平和,才能擁有平和的心境。擁有了平和的心境,才能夠用最真實的面孔去面對世間所有的事和人。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,不信口開河,不浮夸,不論什么事,沒有把握的,就不要去說,自己能力達不到的,就一定不要去隨便許諾,一旦許諾了,無論用什么方法,一定要盡力的去做。只要你盡力了,你的朋友看到,及時沒有完成,對方也不會認為你是個言行不一的人。
曾國藩在辦“曾家團練”的時候,也是在全國開辦“團練”7、8家之后。在曾國藩的經營下,“曾家團練”,后來居上,把隊伍發展成比清軍還強的湘軍。曾國藩把對孩子的修養和辦“曾家團練”發展成為湘軍的思路。同一境而登山者獨見其遠,乘城者獨見其曠,此“高明”之說也就使現代企業借鑒為:企業要想做強做大,不僅要修煉自身,更要有一個準確的戰略定位,面對同一片境地,必須坐看深遠,只有登上山峰的人才能見到他的深遠,只有登到城墻上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空曠,這就是所謂的“高明”。
對于現代企業而言,這是一種長遠的戰略定位,對于值得我們企業主們體會與學習。一般一個新企業的產生,都是在別人已經有的基礎開辦的。如何定位?就是與已經有的企業有何不同?是企業生存的關鍵。